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怎样进行高考地理总复习

怎样进行高考地理总复习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1-24 发表|教学分类:方法详解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高考地理要求测试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基础知识,地理思维能力及运用地理数据、地理事实材料、图表、地图去阐述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因此,夯实基础和培养能力是整个地理复习过程的两个根本着眼点.

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及高考的要求,我们认为地理复习必须注意三个结合。

首先是图文结合。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没有地图的配合,地理教学就无法有效地展开。因此,复习时,要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使学生养成“左图右文”的学习习惯,更要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掌握绘制相关地理图像的一般技巧。

其次是学思结合。复习时,要注重对学生的启发,通过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疑难中积极思维、增长智慧;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良好思维品质。

最后是学用结合。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单纯的理论学习可能显得枯燥乏味,但一旦与实践结合,灰色的理论就会变得鲜活。例如在复习“日界线”知识时,引用趣事:孕妇乘海轮西行,在日界线东西侧分别产下一名男婴和女婴,结果妹妹比亲哥哥“大”。这样,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乐趣。

为了达到预期的复习效果,地理复习还必须处理好复习的难度、深度、广度和角度等四个方面。随着招生规模的扩大,新高考各科测试的难度呈下降的趋势,基本改变了过去那种“求偏、求难、求怪”的状况。所以,复习时要控制难度。对于知识点的挖掘也不宜太深,通常往下一至两个层次即可。如果把教材知识点所有隐性知识都挖掘出来,结果就会增加学生负担,最终得不偿失。相反地,要采取种种措施,扩大学生的知识面,特别是社会热点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质上这正是新高考的导向功能,即促使中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在地理复习策略的运用上,应认真抓好“点、线、面、体、综”五个字。

首先是点,即《考试说明》规定的知识点和考点,这是复习的基石。据统计,地理高考考点共310个左右,其中高中170个,初中140个。这些考点是高考命题的基本元素,逐个落实这些考点,就能达到夯实基础的目的。考试时,若能将试题快速返回教材、检索到相应考点,便是取胜的不二法门。以“河流”专题为例,其涉及的考点有“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河流的补给及径流的变化”、“世界著名的河流”等。对此,我们可以采取表格等形式,帮助学生顺利过关。

其次是线,即人地关系这条主线。这是学科功能的重要体现。高中地理教材集中讲述了当前人类共同关心的资源、人口与环境三大问题,地理教学应帮助学生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现实表现和解决措施,使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资源观、人口观与环境观。例如笔者在组织“河流”专题复习时,组织探讨的“人地线索”就分别从正(孕育古老文明、便利现代生产生活)、反(滥伐导致旱涝频发、污染致使水质变坏)、合(保护“母亲河”、再造秀美山川)三方面进行的。

第三是面,即以地图为截面,培养学生读图、绘图能力。如河流专题涉及的地图有“河流分布图”、“流域水系图”、“流量曲线图”,可设计相关习题进行训练。

第四是体,即以热点为载体,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高考不回避社会热点,近年的文科综合测试以热点材料作为试题的切入口已成为一大趋势。因此,在复习中以热点为载体,并将之题型化处理,达到学用结合的目标,是非常必要的。如“河流”专题涉及的热点有“南水北调工程”和“长江三峡工程”等。

第五是综。学科内综合及学科间的适当渗透是新高考的重要特征之一,“综”字正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提出的。如“河流”专题涉及的学科内综合是区域地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三大块相关知识的综合(不同地区河流水文特征的差异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科交叉知识主要是史地(古今中外著名的水利工程)、政地(人类利用河流体现的哲学原理)等。

地理复习的一般程序是:先掌握基本的地理事实,然后了解地理事实的发生和发展,最后进行合理的分析、判断和归纳,实现本学科之间知识的有机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

以上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复习过程中,首先要对一些基本的地理事实进行必要的了解和掌握。这些地理事实是构建一个完整知识网络的节点,也象是大厦建设中的的砖瓦,是很基础,很重要的准备。当然,这些事实很多,同学们往往有“记不胜记”的感觉。其实,很多地理事实并不需要死记,如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来划分。有的同学总是要记错,搞不清楚是20°w还是20°e。同学们不妨想想,为什么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不用0°和180°经线来划分呢?只要能够理解不选择0°经线,是为了避免将欧洲等地区划分在两个半球上,结论自然就不会记错了。

有了这些地理事实还不够,还必须了解地理事实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地理事实之间的联系。以非洲的自然带为例:同处于赤道地区的刚果盆地及东非高原,自然带截然不同,究其原因,如下图示:

河流终年水量丰富

刚果盆地——对流旺盛——形成热带雨林气候——发育了典型的热带原始森林

河流有明显的水量变化

东非高原——地势高无强烈对流——形成热带草原气候——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

而且两地的土壤及动物分布也有差异。综合来看,两地自然条件最终的差异是由于两地的地形差异所造成的。这个过程,就是要使同学们对所学的知识有更深的理解,所谓非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

地理复习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要在本学科内部实现知识的有机联系以及与其它学科之间的知识渗透。以气温的变化为例:气温为什么会变化?气温怎样变化?如果我们搞清楚了气温变化的原因,归根到底主要是太阳辐射的变化,那么,因为太阳辐射会随着时间、空间的不同而发生变化,气温的变化也就有了随时间而发生的日变化、年变化,以及随空间不同而出现的水平分布及垂直分布规律。但仅有这些还不够,我们知道,有些地区的气温变化似乎不完全和太阳辐射有关,比如,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并不是我国纬度最低的地方,而是吐鲁蕃盆地,为什么?这就说明气温的变化的影响因素还有别的,具体地说:有地形,有海陆分布等等,对吐鲁蕃盆地而言,特殊的盆地地形是夏季高温的重要原因。这个过程,就是将前后所学的地理知识以时间或空间的变化为线索进行串联,从而构建较为完整的地理知识网络,将所有知识的来龙去脉“一网打尽”。

当然地理复习中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就是对时事和社会现象的关注,近两年高考,分别有一些关于青藏铁路等社会建设的最新内容出现。希望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阅读一些报刊新闻,有意识地收集一些资料,扩展自己的知识面。

最后,我想提醒同学们,今年综合考试,同学们在时间的支配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困难,大家不妨根据实际情况,在复习中,尽量做到有的放矢。

【怎样进行高考地理总复习】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

高二区域地理复习方法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方向探析

高考地理关联图的判读分析

高考地理时间计算独门技巧

高考地理答题策略

高考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2

高考地理简单题的作答技巧

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