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地理教学需换个角度提问

地理教学需换个角度提问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6-07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论文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在教授海洋环境保护的课堂上,讲述一次油轮泄漏带来的巨大污染时,我描述着那些触目惊心的数字,还有那张照片--一只被石油搞的黑糊糊的海鸟,把课堂气氛带到了高潮,紧接着课本上罗列了六种清理油污的方法需要学生了解。通常的方法是让学生比较六种方法的利与弊,这时课堂气氛开始有些沉闷,当时只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我故意提了一个没有答案的问题:“请同学们找出六种方法中哪一个是最好的?每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同学都被我一一驳了回去。下面的同学开始兴奋起来,终于第五个学生的答案是没有最好的方法,而是各有利弊。很多上了当的同学也恍然大悟,但他们寻找最好方法的过程中已经比较了六种方法的利弊,最基本的目的已达到,于是我抓紧点拨:首先,对已造成的油污泄漏,目前人们只能亡羊补牢,没有最好的、彻底的清除方法。但希望同学们能通过以后的学习研究找到一个真正最好的方法。其次,思考问题要敢于打破定势。

显然,这次提问的效果异常的好,既让学生了解了课本上的基本知识,又加深了学生对污染的认识深度,更重要的是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一切教学的目标和任务的完成要通过学生的主体作用来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活动过程,本质是思维活动过程。因此地理教师要善于选择最佳时机用最佳的角度提问题,启动学生的全部思维。而问题的解决作为一种活动,人必须具备有相应的需要和动机。有了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动机,人就会对解决问题持积极态度,并使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相反如果缺乏这种需要和动机,或这种需要和动机太弱,人就会对问题持漠然态度,思维活动当然也就不会活跃。因此,作为教师需要在备课时能设计多角度的问题,并能在课堂上随机应变,及时根据需要变更提问的角度。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思维。

分层设计提问题按照心理学的观点,“思维总是由问题引起的,思维是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的,”所以说问题是思维的原动力。凡是启而不发,使学生觉得无从下手的题目,大都是由于问题设计缺乏梯度而造成的。问题的设计要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既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答案,也给学生一个思维的过程。比如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重要因素?直接提问会让学生有些茫然,但如果换了一个角度,把一个问题变成三个:(1)什么是农业活动?(栽培植物,饲养动物)(2)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光、热、水--气候要素)(3)为什么气候是影响农业生产的最主要因素?通过前两个比较简单问题的回答,第三个问题的答案已不言自明。把一个问题分成有梯度的三个问题,问题有了层次,学生的思维也有了梯度。对于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分层设计提问题是个较好的方法。这样,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自己的思考找出了问题的答案,也学会了一种思维方法。

无中生有提问题心理学上有个接近率:同样的刺激,接近的次数越多,联想越巩固。我们在教学中常常碰到这样的问题,很多时候,教材对概念、原理的阐述已经相当详尽,老师讲得顺,学生也听得懂,但就是碰到问题仍不能熟练地解决,究其原因,还是学生对教学内容理解得不透,掌握得不够牢固。特别是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只是正常的讲解,无论老师讲的多么全面深刻,学生都不可能真正地理解和掌握。此时老师若能在看似没问题处巧设疑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则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高一地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中的很多问题均是如此,特别是有关黄赤交角和地球运动,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等问题,应该是整个中学地理中的难点,可以提出下列或类似问题:(1)假如黄赤交角增大30度或缩小20度,五带的范围会发生什么变化?(2)若地球直起身子运动(即黄赤交角为零),地球上的季节和昼夜长短情况会发生什么变化?学生经过思考、画图,以及老师的引导得出答案,这个过程显然能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黄赤交角及其存在意义的理解,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还可以提出假如地球不自转、假如地球不公转等问题。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通过在没问题处提问题,变换不同的角度,实际上提高了刺激的接近率,促进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加深和巩固了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旁敲侧击提问题教学中我们还会碰到一些本来就很不容易理解的问题,费好多言语,学生仍然似懂非懂,这时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学生比较熟悉和比较容易理解的问题,从侧面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其理解。在“气温的日变化”教学中,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气温日变化图”,这样设问:一天中太阳辐射最强出现在何时?什么时候地面温度达到最高值?气温最高值为什么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时?从这三个问题中让学生分析思考,学生对前两个问题比较容易回答,但很难理解一日之中的最高气温为何不出现在太阳辐射最强时(即不是在中午12点),且还要落后于地面温度最高时而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这时可以提出一个简单的问题:生火烧水时是不是炉火温度达到最高时水就会随之沸腾?并紧接着问:为什么?学生很容易理解水达到沸点需要一个吸热增温的过程。从而引导他们认识地面储存热量对地面温度的影响,以及大气吸热的特点。这样旁敲侧击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维,能够深化对地理问题的认识,给思维最丰富的启迪。

激发兴趣提问题地理学习兴趣是学生对地理学习活动或地理事物现象的一种力求认识或趋近的倾向。凡是有趣的事物,人们总是想办法认识它、接受它、获得它,并对它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有了兴趣、动机,往往会产生积极的思维。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一些学生知道的故事、典故或发生在身边的事从而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思维,若将这些巧妙地用在问题中,创设问题情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如讲“季风洋流”时,通常的问题是:在北印度洋海域的洋流冬季和夏季有什么不同?但如换个角度这样问:“我国明朝的三宝太监郑和下西洋时,为什么都选择冬季出发?夏季返航?”这种问题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再如直接问学生地震会造成哪些灾害,不如问:你知道发生在伊朗的巴姆的大地震给伊朗人们带来了什么灾难?讲解地中海和大西洋之间的密度流时,则可以先讲一个二战时德军潜艇潜入地中海的故事,生动的故事极大地提高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总之,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地理教学过程中能力培养的核心任务。现代学校地理学科与传统地理学科之间最重要的差别之一,就在于现代地理教学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地理学实际问题的思维能力。而问题是思维的原动力,换个角度提问题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地理教学需换个角度提问】相关文章:

自然地理历届高考解析

地理学家哈维及其经典之作——《地理学中的解释》

地球磁北极每年64公里速度移往俄罗斯方向

地理区时划分详细解析

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地理学家——许世远

人文地理历届高考解析50题

地理学家——刘纪远

地理学家——张相文

高考地理命题原则及知识规律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