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打造具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教学

打造具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教学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6-07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论文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让“预设”与“生成”共舞

——打造具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教学

内容摘要:新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在课前精心“ 预设”;课堂善于捕捉动态资源;课下深刻反思与拓宽视野,提升教学智慧。让地理课堂做到 “ 预设”与“生成”共舞,这样的课堂才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关键词:教学预设;地理课堂; 捕捉动态生成资源; 地理教学;生命活力

案例导入:笔者于2007年12月到温州参加省地理新课程培训,听了一节公开课《人口迁移》(湘教版地理必修Ⅱ)。教师在进行人口迁移概念理解教学时,一位同学突然冒出了这样一句话“在外逃跑的罪犯也属于人口迁移”,教师听到了并没有作出任何点评,而是继续按照原本设计好的教学程序进行,总结出了判别人口迁移的理由:①空间上:居住地已改变;②时间上:较长时间(指1年)。课堂一直朝着老师预设好的方向进行着。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对课堂出现的临场情况反应不足,不能及时将现场的情景融入教学预设之中。那么,教师如何临场应对学生充满机智和逆向的反应,如何面对课堂上生成的学生闪光的思想呢?如何让地理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呢?

个案分析:新课程的核心思想是“以人为本”,现代教育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能否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关键在教师。教师应当从关注生命的高度,研究学生在课堂上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学习活动。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教师只有课前精心“ 预设”,才能在课堂上动态“生成”,“ 预设” 使我们的课堂有章可循,“生成”使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让地理课堂做到 “ 预设”与“生成”共舞,这样的课堂才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师生互动,动态生成,具有生命活力的课堂。”

一、课前精心的教学预设是课堂精彩动态生成的保证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没有预设的课堂是不负责任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不精彩的课堂,预设与生成是互补关系,生成往往是在充分的预设之下形成的。

1、备课组集体备课,预设教案

教师不仅是课程资源的利用者与开发者,本身也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新时期的教案不同于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预设,是一种宽容偶发性和突发性,促成多样性和创造性的预设,是一种能够促进师生共享教学的愉悦的预设,是一种内在的包含着教学生成和教学创造的预设。预设得是否巧妙,是不是有创意,可以直接影响课堂生成是否顺利,师生互动是否成功。一个高质量的教学预设,既是教师经验的积累,也是教学机智的展现,其间蕴含着教师的教育教学智慧。因此,新课程背景下,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集体备课,充分利用备课组老师的力量,挖掘人力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备课尤其要吃透教材,对教材内容把握要从容自如。备课组对教案预设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反复深入地研究、探讨,使课程变成一种动态、发展的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

2、以学生为主体,预设目标

由于课堂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他们的遗传素质、社会环境、家庭条件、学业水平和生活经历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也形成了个人独特的心理世界,这种差异性使课堂教学充满了很大的变数,也隐含了更大的生成性。我们要把学生当成重要的生成性课程资源来对待,课堂上要尊重和善待这种资源,使我们的教学活动都能从学生的现实情况出发,从学生的已知起航。因此,教师在重视教学设计,备教材的同时,更应该备学生。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心理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是有效实施生成性课堂教学的前提。

3、突破教材,重组内容。

教材的首要功能只是作为教与学的一种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资源,它不再是完成教学活动的纲领性权威文本,而是以一种参考提示的性质出现,给学生展示多样的学习和丰富多彩的学习参考;同时,教师不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建设者。生成性的课堂教学从实际出发,从学生出发,重组教材,或筛减、添加、更改,使之为学生使用,鼓励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查找相关知识,从而拓宽视野,更好的理解教材。例如,我国西北地区地理位置中不包含黄土高原,而教材在《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湘教版)这课阅读材料“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因素”中有这么一句话“尤其是黄土高原地区土质疏松,遇水崩界,易于侵蚀。”明显把黄土高原列入西北地区范围,这是错误的。于是我把这句话从这段材料中删除,并将其移至上面活动探究中,作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材料。经过重组教材后,对于我校区域地理基础较差的学生就能更好的理解我国不同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4、创设开放式教学情景

教师应从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实际以及生活经验出发,借助各种教学手段与活动的开展,巧妙的设置问题,创设出能激活学生思维,丰富学生情感,能引导学生探索的教学氛围和环境。引导学生在情景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悟、去创造。这样课堂教学就能充满生命活力,活起来。“活”,表面上是课堂的内容活、形式活、情境活,实质是师生双方的知识活、经验活、智力活、能力活、情感活、精神活、生命活。开放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生成,课堂教学应该关注在生长、成长中的人的整个生命。对智慧没有挑战性的地理课堂教学是不具有生成性的,没有生命气息的课堂教学也不具有生成性。开放式教学情景设置不只是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开放,更需要教师创造开放、和谐、互动的学习环境或活动氛围,摆脱思维束缚,让学生大胆思考、畅所欲言,那么一个个精彩动态生成就可能由此产生。

二、课堂善于捕捉动态资源,让生成更丰富,达到预设与生成的全融合

布鲁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结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了。”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努力的去促进更多的生成的东西,并善于捕捉住生成的动态资源,让他绽放生命活力,使课堂教学因生成而精彩。

1、捕捉亮点资源,调整预设,促进生成

课堂上的一些“意外之举”,其中不乏可贵的、积极的、创新的生成因素。课堂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往往会不经意的出现一些亮点。这些亮点是学生学习的顿悟、灵感的萌发,瞬间的创造,稍纵即逝。我们必须用心倾听、敏锐捕捉和充分肯定,选择适当的问题以恰当的方式把“意外亮点”当作生成的“课眼”,并利用着这意外的动态生成资源引导教学进程以实现课堂生成,使课堂在动态生成过程中达成教学目标。

例如,我在高二复习中国盐场分布的知识点时,进行了这样预设:先分析作为盐场分布有利区位条件,再读图、观察、分析归纳出我国盐场如长芦盐场、台湾布袋盐场、海南莺歌海盐场分布的原因。在实际教学中,在达成上面的预设后,有个学生竟然提出这样的疑问:“海南岛是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除了吹东南季风还吹西南季风,海南岛西侧成为西南季风的迎风坡,则降水较多,那么西侧也就不是不利于晒盐了吗?”我一听,及时调整了原来的讲授方案,对这个知识点进行了深入教学。根据学生的这一疑问,先肯定了海南岛夏季确实受西南风和东南风的影响,并且画出了海南岛全年降水量图,学生读图明确西侧降水少,东侧降水多,明确盐场应分布在西侧。 再和学生一起探讨海南岛风能丰富的原因,学生明确了西南风势力较东南风弱,所以西侧降水较少。由此学生对盐场的分布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2、捕捉错误信息,因势利导,推进生成

在尝试和探究活动中,成功和失败的可能性并存。我们不要怕学生在尝试中出错误。因为在尝试和探究过程中,出现错误和失败是正常的。学生在尝试和探究中出现的错误,是极有价值的教育资源,是学生真实水平的反映,应该得到尊重和重视。有经验的教师善于抓住这些错误,引导学生分析原因,改变思路,重新探究,促进课堂教学有效生成。例如开头提到的案例,教师如果能够及时捕捉住学生错误信息,调整课堂预设,引导学生分析原因,,让学生展开讨论,自己得出判别人口迁移的理由,那么这种教育的效果远远胜于直接告诉学生一个正确的结论。

3、捕捉非言语信息,用心交流,和谐生成

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个动作、一副表情、一种神态等非言语信息,这些信息不是教学的直接内容,但对教育教学有着间接性和隐蔽性的影响,因而对课堂上所产生的这些信息,教师要善于捕捉,把握这些稍纵即逝的信息,不断因时、因生的调整课堂的预设,积极合理有效的组织和构件教学,使课堂教育、教学向和谐高效的方向发展。

例如,前段时间,我发现我所教的高一(4)班朱立森同学上课经常不做课堂笔记,几次提醒之后,我想他应该能体会到老师的用心良苦。可结果他仍无大的改变,于是在上课期间,我忍不住发了火。可他一言不发,就那么冷冷的瞧着我,我突然发觉他的表情似乎在表达着什么。于是我走到他的同桌边,发现了他的同桌和他同样的问题都没有做课堂笔记,我明白了他表情里面的含义:你为什么只批评我?!。我为自己的行为而感到惭愧,立即对他的同桌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接下来我看到了朱立森同学脸上露出了一抹难以觉察而且不好意思的微笑,我知道今天的课堂教育、教学已经向和谐高效的方向发展了。

三、课后深刻反思与拓宽视野,提升教学智慧

教学中要让生成更广泛,教师除精心预设教案,课堂学会倾听,善于捕捉动态生成资源外,还要求教师做到以下几点:

1、拓宽视野

教学观念指导着教学实践,一个老师的思维方式决定了他的课堂风格。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做一个学习型教师,教师的地理知识如果仅仅局限于教材,那是不足以实现新课程理念。作为一个新课程的实施者,必须有计划的阅读有关新课程理念和实践方面的书刊,如《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走进新课程》、《地理教学》、《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以及有关专家的文章和一些新课程案例,从中汲取营养来丰富自己的课堂。阅读,不仅能丰富教师知识,也扩大了视野,使理论和实践能力都得到提高。同时,阅读的积累,更有利于生成的资源,促进课堂动态生成。

2、深刻反思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和我国学者林崇德提出“优秀教师=教育过程+反思”,表明了教学需要反思,而且反思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不仅在课后反思,在课堂中调整教学也是反思的结果。教学反思是经常性行为,应成为教师的智慧和能力不断增长的阶梯,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泰戈尔说“教育是向人传达生命的气息。”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学习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用变化的、动态的、生成的观点来看待课堂教学,着力建构开放和谐、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让地理课堂“ 预设”与“生成”

共舞,使凝固的课堂场景变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参考文献:

[1]陈顺富.追求动态生成的地理课堂教学[J]. 地理教学,2008(3).

[2]袁玉珍.捕捉课堂生成资源 珍惜学生心灵体验[J].地理教学2008(2).

[3]乐萍萍.“人口迁移”一课的教学预设与生成[J]. 地理教学2008(2).

[4]刘丽丽.关注课堂动态生成 打造生命化地理教学[J].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08(3).

[5]陈澄, 樊杰.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 .江苏: 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3).

[6]王仲林.走进新课程[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2006.

【打造具有生命活力的地理课堂教学】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试题特点

高中区域地理考点解析

不可不知的地理常识 地球上16大“世界之最”

高中区域地理知识归纳

高考自然地理知识点归纳

近几年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郦道元——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有关十雾九晴的说法

高二地理区域地理考点分析试题

我国历史地理学家——侯仁之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