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基于“关键属性”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基于“关键属性”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0-09 发表|教学分类:教学论文

一、课题的提出

(一)课题研究背景

1.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如何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充分的发展,这对教师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2.学生学习对教师提出的要求

通过大量课堂观察、学生访谈和跟踪测验,我们发现:很多学生对于老师当堂想要讲授的重点内容分辨不清,对于阶段学习的重点内容大多印象不深,在学习过程中感觉不到乐趣等等。如何让学生在40分钟的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有趣、有用、有成就感,如何让学生在一学年的学习时间里逐渐形成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这完全取决于教师正确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行为。

3.青年教师教学现状的分析

通过长期地理学科调研,发现了一些共性问题:教师对学生学习起点把握不准确,课堂教学目标不清晰,活动设计形式大于内容,与学生的互动能力不强、课堂达标行为缺失等等。我们认为,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教师不重视学生主体、不重视教学设计。随后,我们对我市54位中学地理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显示,51%的教师教学设计是上课后“补”的、83%的教师教学设计前没有分析学情、87%的教师认为学情分析是把学生视为整体而忽视学生差异、96%的教师认为了解学情的可行手段是教师个体的估计,70%的教师认为自身在课堂教学中有照顾学生差异的活动设计。这份调查充分暴露了青年教师教学设计问题的严重性。

基于三方面考虑,我们尝试通过捕捉和甄别学习内容的“关键属性”,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起点,有效地进行针对“关键属性”的教学微设计这一行为,引导青年教师树立“以生为本,尊重差异”的教学理念,科学地掌握测量学生学习差异的方法,逐渐养成将学生差异分析与教学微设计有效关联的技能,以期与学生共同发展。

(二)相关领域研究分析

1、近年来,“差异教学”受到国内外许多专家和教师的研究关注。国外系统研究差异教学的有美国的汤姆林森教授(Carol Ann Tomlinson)和教育专家荷克丝(Diane Heacox)。汤姆林森在其专著《多元能力课堂中的差异教学》中重点介绍了如何诊断学生准备水平、学习兴趣、学习风格的差异,以及如何根据差异进行备课;荷克丝在其著作《差异教学:帮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中重点回答了教师面对差异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学生需要什么等问题。国内相关研究有中央教科所研究员华国栋和香港教育学院卢敏玲教授。华国栋在《差异教学论》中侧重介绍了差异测查的原则、内容和方法,以及在制定教学目标、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如何照顾学生差异;卢敏玲在《课堂学习研究——如何照顾学生个别差异》中的主要观点是学生学习成果的差异源于对同一事件理解的差异,照顾学生个别差异需找到学生的不同理解,从而确定能让学生掌握预期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然后考虑如何构建教学,其研究对象主要是小学生。而基于“关键属性”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就是关注学生的差异、尽可能地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学习发生的可能性,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长。

2、当今社会已经进入“微时代”,教育教学领域正经历一场“微”变革。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2008 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David Penrose提出的。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15-30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1-3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经过若干年的实践、反思与完善,如今,在美国,已经正在上演着一场 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与传统教育的博弈。国内先行者是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他在2010年发表的《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中主要论述了“微课”的含义、特征、结构组成,并根据佛山市建设“微课”资源库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区域“微课”类的教育资源库的开发流程和方法,并展望了未来教学过程中“微课”的发展前景。随后,越来越多的地区和学者开始关注微课。随着研究者的增多,研究方向的全面化,当前的学术成果不仅包括对微课程的基本含义、特点的理解,还包括对微课程的设计步骤、实践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在借鉴已有文献的基础上,做出如下评析与反思:

1、现有研究的成果比较偏重于微课视频的展示、呈现,少有系统地对微课资源背后的微教案的适用性与匹配性的探索。

2、现有关于差异教学的研究多比较宏观,适用地理学科教学实践、简单易行、操作性强的个体差异测量的方法和量表几乎没有。

鉴于此,本研究将试图从体现地理学科特色的差异教学这一视角出发,重点从中学地理教材“关键属性”的甄选、基于“关键属性”的地理微教案的设计两个方面作重点、详细的探讨,尤其是在微型教学的实施以及实施后的修正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让更多的学生有所收获、获得发展。

(三)课题研究价值

1、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有效的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教学微设计聚焦某教学重点或难点进行突破,是教学设计的关键。教学微设计研究,构建了学生差异分析-教学微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反思的联系,使课堂教学更具有科学性和有效性。

2、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

从学生个体差异视角进行教学微设计,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关注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和潜能开发。

3、推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

基于“关键属性”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是一个学习创造的过程,从探测学习同内容的关键属性,到基于关键属性来确定教学目标、重组教学内容、选择教法学法、到设计教学过程、选定教学评价,五个环节环环相扣。这个过程,要求青年教师不断钻研学习、不断锤炼艺术,并促使其寻求同伴互助,教育教学行为的改善和观念的转变,有利于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学习型教师团队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二、课题研究的总体设计

(一)概念界定

1.学生差异,本课题中是指由于学生在学习动机、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学习风格等方面的不同,导致对某一地理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的差异。

2.教学微设计(微教案),本课题中所指是围绕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拟定可视化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之上形成的教学设计。

3.关键属性,本课题中所指是对实现预期目标起关键作用的知识或能力。

(二)研究目标

1、制定出能够测量学生前备知识的差异测量方案和量表。

2、分析出中学地理主要模块各章节的“关键属性”,并整理出突破各“关键属性”的教学微设计。

3、引领青年教师科学进行教学微设计,在研究学生学习差异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真正需求和充分发展,并学会协商制定更合理的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和教学反思能力。

(三)研究内容

1、测量学生学习差异的研究

制定测量方案和量表,尽可能多的呈现学生对欲学习的地理事物的不同理解,以及具体测量案例。

2、基于差异分析的教学微设计研究

(1)分析“关键属性”:以初中世界地理模块、中国地理模块、高中必修地理模块的不同教学内容为例,通过教学前测,备课组会议、教学后测分析确定对应教学内容的“关键属性”。

(2)教学微设计及其实施评价:围绕“关键属性”,拟定可视化的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之上进行较为合理的教学微设计;通过课堂教学实施或观摩,并通过对学生学习差异的观察与后测,评价该教学微设计的合理性,从而使微设计不断得到完善。

(3)形成优化的教学微设计资源:在分析、观课、反思的基础上,整理出主要教学内容的优化的教学微设计。

(4)形成基本策略:提炼学生差异分析与教学微设计有效关联的基本策略。

三、课题研究的研究过程

1、理论学习阶段(2013.6—2013.10)

(1)成立QQ讨论组

课题申报成功后,我们立即于2013年6月26日在地理QQ群里创建了核心成员讨论组,要求各核心成员认真学习课题申报书,明确研究内容和操作过程,并就课题分工达成一致。

(2)核心成员先驱

从2013年秋学期开始,各核心成员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差异研究和教学微设计研究的理论学习资料,及时在讨论组里分享资料、交流想法,并就学生学习差异的内涵、关键属性的内涵达成一致。

(3)全体成员学习

2013年10月11日,全体核心成员和有研究兴趣的老师在竹箦高中参加了课题开题论证会,上午观摩研讨王媛媛老师的一节示范课,下午共同学习了课题申报书,并提出修改意见。第二天,参与课题的成员以网站注册为准,加入我们的课题研究团队。要求全体成员每周参加我们的网络学习活动,单周进行各年级网络集体备课,双周进行网络读书活动。

2、实践探究阶段(2013.10—2015.12)

开题论证会议后,我们全面启动课题研究计划,一边学习相关理论,一边着手实验研究。目前为止,我们已有序地进行了三个研究项目。

(1)教学微设计研究(2013年10月~2014年6月)

我们首先从教师层面展开调查,根据教师教学经验初步确定各教学模块的“关键属性”,再从学生层面展开访谈,进一步确定“关键属性”。随后,每个成员在自己的研究小团队里共同研究,不断实验,争取每周积累一个针对关键属性的教学微设计。

2013年12月24日,全体成员在戴埠高中参加了阶段成果汇报,上午由汪功攀老师上了一节汇报课,下午每个参与成员分享了一个本学期最为成熟的教学微设计。

(2)学生差异研究(2014年7月~2015年2月)

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差异有哪些”、“如何捕捉学生的学习差异”、“如何探测和确定关键属性”等问题,一方面进行网络教研,相互交流、思维碰撞;一方面推出现场教研,让全体成员一起观察、共同捕捉、准确甄别。

2014年4月10日,钱茂春老师的研究课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在提问时照顾学生差异”;2014年5月16日,张玲娟老师的研究课向大家展示了“如何在选取教学素材时照顾学生差异”;2014年5月23日,在南渡高中举行了第二次阶段成果汇报,每个研究小团队展出了一个本学期最为精彩的教学微设计或微课视频。2014年9月26日,贺丹君、戴恩宇老师的同题异构向大家展示了“如何针对学生困惑突破教学”; 2014年9月29日,朱文彬、王洁老师的同题异构向大家展示了“让多彩的活动满足学生学习的差异”。2014年11月25日,李开春老师和秦兆吉老师分别以区域地理为主题展开“利用不同媒体帮助学生建构地理空间概念的课堂教学”。

(3)基于“关键属性”的教学微设计研究(2015年3月~2015年10月)

这个阶段我们主要围绕 “学生前备知识差异的测量”、“应对前备知识差异的教学”等问题,进行了实验研究。

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贺丹君、戴恩宇、王媛媛、汪功攀等核心成员共同设计出“摸清学生前备知识差异”的差异测量方案。2015年3月20日,贺丹君老师选择“城市空间结构”一节展示了“如何探测学习起点的课堂教学研究”;2015年5月19日,竹箦中学的潘丹老师以“区域特征描述”进行了关键属性突破的课堂教学研究;2015年9月23日光华高中的胡冬霞老师进行了“聚集关键概念,构建思维导图”的课堂展示。

3、总结反思阶段(2016年1月2016年2月)

课题实施两年多来,我们开展了基于“关键属性”的课堂教学研究,形成了较完整的研究路线(如下图所示)。甄别并确立了初高中地理教材中的关键属性,以此为突破点进行微型教案的设计,形成了微型教案集。

​四、课题研究的阶段成果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能力的提高。

通过课题研究,一些参与成员受到核心成员研究热情的感染和研究行为的启发,对自己的课堂教学产生了新的兴趣和高的目标,在备课中开始关注学情差异、关注活动设计。如今年的高一备课组成员中,省中的傅志燕老师、光华的胡冬霞老师、南渡的王杰老师不仅在网络备课活动中积极贡献自己的教学智慧,也经常与同校老师开展校内同题异构PK赛。这三位参与教师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能力从中得到了快速发展。

研究教师不仅在教学设计、教学实施中开始关注差异,有的研究教师在各项教学活动中都融入了“差异观察与分析”的元素,如作业批改、试卷分析都注重了班级内部和班级之间的差异;有的研究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及时记录了自己的学习心得和想法思考,或发表或获奖;有的研究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由关注研究对象上升为真正关心学生,改善了与学生的师生关系;有的研究教师在实验的过程中与同事长期合作,营造了校本教研的和谐氛围。

(二)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成绩的转变。

研究教师通过对实验班的学生不断地沟通、反馈与改进,使实验班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式和学习成绩等方面出现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以我今年所教的四个高一平行班为例,我通过一系列措施,如将学生的学习困惑点或兴趣点融入教学设计、设计多种活动开发和利用学生差异等,使我的四个班级无论是在学习兴趣上、学习方式上,还是在学习成绩上,都超出了其他平行班级。从纵向来比较,这四个班级学生与开学初相比,原本一些学习兴趣狭隘的、不喜欢地理的学生,通过大量接触贴近生活的学习素材、思考有思维力度和梯度的问题、以及参与合作学习等途径,渐渐地开始喜闻乐见、享受学习;原本一些记忆能力弱或理解能力弱的学生,通过反复训练、合作学习、方法指导等途径,在原有基础上都获得了成长。

(三)学生前备知识差异测量方案。

(四)各模块关键属性一览表。

(五)主要教学内容的教学微型教案汇编。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一)活动主题不够细化。

明确的、有序的活动主题,有利于研究活动的层层推进和效果评估。目前,我们的课题活动进行的比较多,但大多数活动的主题都是大方向的,不够明确和细化。

(二)研究进度差异明显。

我们采取的课题研究方法主要是核心成员带动参与教师进行“小团队行动研究”,核心成员的研究态度、观念思想和方法技巧决定了整个小团队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进度。目前,有个别核心成员在组建自己的研究小团队、开展合作研究方面不够积极,具体表现为活动前期宣传动员不足、理论学习不能普及到位、实验研究不能深入开展、资料不能及时收集汇总等。

(三)只有点状的突破,未形成线状的研究。

我们的课题研究在捕捉差异的手段、针对关键属性的教学微设计方面取得了点状的突破,但是在线状研究方面,即从学情差异的测量,到关键属性的确定,到教学微设计,到课堂教学实施与反思等整个系统环节的研究,还不太成熟。

(四)理论知识和专家指导支持不足。

我们定期开展阶段成果汇报交流,主要采取核心成员或研究团队推荐人分享经验和案例。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急需更多更新的理论知识、教学案例,以及能够亲临指导、解决问题的专家。

想了解更多地理教学论文,请继续关注查字典地理网

【基于“关键属性”的地理课堂教学研究】相关文章:

地理课后教学反思杂谈

我国的地理界线

地域分异的尺度

地理教学反思㈠

“白色农业”的发展领域

让地理贴近学生生活

人文地理的教学中怎样利用好分组教学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最优化的研究

关于“案例教学法”的几点认识

加强中学地理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最新地理
热门地理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