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板块学说

板块学说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0-17 发表|教学分类:学习资源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板块(plate)是板块构造学说所提出来的概念。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岩石圈并非整体一块,而是分裂成许多块,这些大块岩石称为板块。板块之中还有次一级的小板块。板块在软流层之上运动,由地幔对流柱产生驱动力而运动。

1968年法国的勒皮雄根据各方面的资料,首先将全球岩石圈分为六大板块,即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环太平洋板块边界的板块活动最为活跃,故此地震作用和火山作用也最为频密。板块实际上就是岩石圈,包含了地壳以及一小部分的上部地函(地幔)。因此板块没有“大陆板块”与“海洋板块”的分法,只有依其成分组成命名为“大陆性的板块”与“海洋性的板块”。

板块边界是两个板块之间的接触带。板块边界是构造活动带,可分为3类。

①离散型边界,又称生长边界,两个相互分离的板块之间的边界。见于洋中脊或洋隆,以浅源地震、火山活动、高热流和引张作用为特征。洋中脊轴部是海底扩张的中心,由于地幔对流,地幔物质在此上涌,两侧板块分离拉开。上涌的物质冷凝形成新的洋底岩石圈,添加到两侧板块的后缘上(见地幔对流说)。

②汇聚型边界,又称消亡边界,两个相互汇聚、消亡的板块之间的边界。相当于海沟或地缝合线。可分为两个亚类:大洋板块在海沟处俯冲潜没于另一板块之下,称为俯冲边界,现代俯冲边界主要分布在太平洋周缘(见俯冲作用);大洋板块俯冲殆尽,两侧大陆相遇汇合开始碰撞称为碰撞边界,欧亚板块南缘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带是典型的板块碰撞带的实例(见大陆碰撞)。

③守恒型边界,两个相互剪切滑动的板块之间的边界。相当于转换断层。地震、岩浆活动、变质作用、构造活动等主要发生在板块边界。板块边界的研究是板块构造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板块边界为不稳定地带,地震几乎全部分布在板块的边界上,火山也特别多在边界附近,其它如张裂、岩浆上升、热流增高、大规模的水平错动等,也多发生在边界线上,地壳俯冲更是碰撞边界划分的重要标志之一;可见板块边界是地壳的极不稳定地带。

勒皮雄在1968年将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板块。其中除太平洋板块几乎全为海洋外,其余五个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细分全球有八个主要板块:  

欧亚板块 欧亚板块-北大西洋东半部、欧洲及亚洲 (印度除外)。  

非洲板块 非洲板块-非洲、南大西洋东半部及印度洋西侧。  

印澳板块 印澳板块-印度、澳洲、新西兰及大部分的印度洋。  

太平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大部分的太平洋 (包含美国南加州海岸地区)。  

纳斯卡板块 纳斯卡板块-紧临南美洲的太平洋东侧。  

北美板块 北美板块-北美洲、北大西洋西半部及格陵兰。  

南美板块 南美板块-南美洲与南大西洋西半部。  

南极板块 南极板块-南极洲与南大洋。  

此外还有至少二十个小板块,如阿拉伯板块、科克斯板块及菲律宾海板块等。

更多地理知识分享,尽在查字典地理网

【板块学说】相关文章:

2018年高二地理暑假作业参考答案

七年级商务星球版地理上册海陆变迁知识点

高中地理简答题解题思路---洪涝小专题

2017年中考地理复习资料(三)

高考地理大题答题模板汇编地质地形小专题

高考地理答题要点之地质地形专题

2017年中考地理专题复习知识总结:海陆变迁

2017年高考地理地质地形专项考点复习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日本教学设计

最新地理学习资料
热门地理学习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