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练习题 >含有古诗词的地理考题汇总(含解析)

含有古诗词的地理考题汇总(含解析)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2-14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试题

地理学习

练习题

查字典地理网今日为考生们带来含有古诗词的地理试题,一起来看看吧,为即将到来的考试增添一份从容。

1、“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描写的是(c)

A、塔里木盆地 B、柴达木盆地C、四川盆地 D、准葛尔盆地

2、杜甫的著名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形容的是:( c)

A、安徽黄山 B、江西庐山 C、山东泰山 D、四川峨眉山

分析:此诗描写的是我国著名的东岳泰山。泰山位于山东省泰安市,座落在山东丘陵之中,周围山地高低起伏,低山连绵,唯泰山突颖面出,海拔1532米,为山东丘陵中海拔最高的山峰,号称五岳之首。泰山历受各朝帝王重视,不少帝王登基之初,大多到泰山进行封禅,表示改制应天,以告太平。历代文人学士亦慕名而来,留下不少赞美泰山的诗篇和题字或游记,以致泰山成为闻名中外的五岳之尊。

3、诗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形容的是:(d)

A、四川九寨沟 B、长江三峡 C、海南“天崖海角” D、桂林山水

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描述过去的:(b)

A、东北平原 B、河套平原 C、华北平原 D、成都平原

分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描绘了我国内蒙古草原水草肥美,牛羊成群的景色。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这枯藤和老树,小桥和流水分别是对西部干燥景观和江南湿润地区的对比写照。毛泽东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给我们描绘了冬天的自然景色。毛泽东的《昆仑》一词中写道“横空出世,莽昆仑。飞出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既写出了昆仑山之高,又写出了山上茫茫苍苍的积雪,被狂风一吹,沸沸扬扬的景象。

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的是:( a)

A、江西庐山 B、安徽黄山 C、青藏高原 D、桂林猫儿山

分析:苏东坡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而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诗人从横看、侧看,从远视、近视一观察庐山,所见的庐山雄姿各不相同,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只因为人在庐山之中。庐山飞峙于长江南岸,鄱阳湖滨,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呈东北-----西南走向,山体不大,但平地而起,显得特别挺拔。主峰汉阳峰1473米,常隐没在云雾之中,时隐时现,变幻莫测。从地质构造上看,它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所以“横看成岭侧成峰”。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时节是我国的春末夏初。这种锋面雨属于(c)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对流雨

分析:赵师秀的“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说明梅子黄熟的六月,夏季风北进,雨带随之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反映了我国南方气候因受来自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山色如洗、一派生机的美景。

7、“青莲出水,碧莲玉笋世界”是形容(b)

a、路南石林 b、桂林山水 c、杭州西湖 d、云南滇池

8、“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所描述的气候是( a)

a、西北内陆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b、藏北高原的高山气候

c、三江平原的温带季风气候 d、滇南谷地的垂直地带性气候

分析:新疆一带〝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温带大陆地性气候条件早晚温差大的真切实写照旧;每到夏天,这里烈日炎炎,白天气温上升快,有时高达摄氏四、五十度,当地人说:“沙窝煮鸡蛋,石头好烙饼”。但夜晚气温又急剧下降,辛勤的农民甚至不得不生起火炉取暖,围着火炉,品尝刚摘下来的西瓜。

9、“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形象地反映了(c )

a、纬度地带性 b、经度地带性 c、垂直地带性 d、非地带性

分析: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全诗短短四句,写出了平原与山地气候的差异。人间四月正是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而在高山古寺之中,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主要是山地海拔高导致气候的垂直变化造成的。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地面,因此离地面愈高的大气受热愈少,气温愈低;平均每上升100米温度下降0.6度,由于平原和山地的相对高度较大,所以山顶的气温是山脚气温减去相对温差,故山顶气温要远低于山脚的气温。又如“南枝向暖北枝寒,一样春风有两般”说明山坡两侧向阳坡与背阳坡的光照及热量的差异。

10、“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d )

a、东风 b、西风 c、冬季风 d、夏季风

分析:王之涣的《凉州词》: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后两句从字面意义上讲就是:玉门关外的杨柳不青的原因是由于春风不度造成的,这里的春风当指夏季风。季风是由于海陆的热力差异导致海陆上气压中心的季节变化,引起一年中盛行风向随季节有规律地向相反或者接近相反的方向变换而形成季风。夏季北太平洋高压势力大大增强,亚洲大陆上形成印度低压,太平洋暧湿气流便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以东南风吹到亚洲东南岸,形成东南季风,即夏季风。在我国把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划分为季风区,夏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为非季风区。季风区与非季风的分界线是: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这条线以东以南为季风区,以西以北为非季风区。因为玉门关正好位于这条界线以西,关外自然就得不到夏季风的滋润了。“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一语双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戍守玉门的士兵发出的感叹,由此还可说明军事对玉门城市区位的影响;“春风”也指皇帝的恩惠,戍守玉门的士兵得不到皇上的关爱,玉门因得不到皇帝的重视而难以发展,可见政治也是影响玉门城市的区位因素之一。如今,玉门因石油的开采而再度兴起,表明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玉门有很大的影响。

11、“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形容横断山的(b)

a、降水垂直变化 b、热量垂直变化 c、光照垂直变化 d、气候和植被的垂直变化

1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反映的地形是(d)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d、丘陵

1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反映的地区是(a )

a、长江中下游地区 b、江淮地区 c、南岭一带 d、华北平原

分析:“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清明》)“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赵师秀《有约》)“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曾几《三衢道中》)我国东部地区降水类型主要为锋面雨。一般情况下,每年四、五月份,夏季风开始影响我国,来自大洋的暖气团和北方冷气团形成的锋面在南岭一带,故这里降水较多,即“清明时节雨纷纷”。六月中旬到七月中旬,随着夏季风增强,锋面移到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北方的冷空气势力虽已减弱,但仍可影响到江淮地区,两种气流在这里交锋,由于它们势均力敌,相持不下,形成准静止锋而产生连续性降水,雨带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徘徊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节,故称为梅雨天气,即诗中的“黄梅时节家家雨”。七月中旬以后,随着夏季风的进一步增强,锋面雨带移到华北、东北。有的年份夏季风特别强,锋面雨带在江淮地区停留的时间很短,很快移到华北、东北,江淮地区基本无梅雨期,成为“空梅”,造成干旱灾害,即“梅子黄时日日晴,小溪泛尽却山行”。而华北、东北地区雨季比正常年份来得早,雨季时间也长。这样,在我国就形成南旱北涝的格局。相反江淮地区形成“涝梅”,产生南涝北旱的格局。

14、“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是(b )

a、冷锋天气 b、暧锋天气 c、地形雨 d、对流雨

分析:“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这句诗描绘的是春雨,反映的是暖锋天气。依据是受该天气系统影响,没有明显的降温过程,而是“润物细无声”。暖锋是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多产生连续性降水。暖锋过境后,由于受单一的暖气团控制,因而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晴朗。“随风潜入夜”、“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还描述了降水过程。

15、“落花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了生态系统的(c)

a、食物链关系 b、金字塔形的营养级关系 c、物质循环 d、能量流动

16、“山岭高,山路长,样样东西用肩扛,半世光阴路上忙”是反映何处过去交通的困难(d )

a、四川 b、青藏高原 c、福建 d、云贵高原

1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描述的瀑布是(b)

a、黄果树瀑布 b、庐山瀑布 c、壶口瀑布 d、吊水楼瀑布

18、“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寒山寺”位于(c)

a、山西省 b、北京市 c、江苏省 d、浙江省

19、“一年四季无寒暑,一雨便成秋”描述的是哪个城市的气候特征(d)

a、台北 b、南宁 c、贵阳 d、昆明

20、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这里的“天上”应当指(d)

a、地球的大气圈 b、地球的对流层 c、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 d、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

分析: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李白《将进酒》)“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本组诗反映了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及其应用。海水经蒸发变成水汽,水汽通过季风环流(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水的主要补给,即“黄河之水天上来”。根据现代水循环理论,“奔流到海不复回”的说法不够严谨。因为流到海洋中的黄河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又有可能随大气环流,被输送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再凝结形成降水,成为黄河的补给水源,即流入海洋的黄河水可再参与海陆间水循环。如果“黄河之水”真的“不复回”的话,那么黄河早就干涸了。这里“奔流到海”的 “海”指渤海。从“奔流”二字可看出黄河蕴藏着丰富的水力资源。因为黄河流经我国地势的三级阶梯,在阶梯的交界处,河流的落差很大,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目前,已在黄河干支流上相继建立了多个水电站和水利枢纽。毛泽东笔下的“高峡”是指举世闻名的长江三峡,即西陵峡、巫峡、瞿塘峡。“高峡出平湖”的构思如今正在变为现实,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已经全部建成,并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大规模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在紧张的建设当中,并已经开始发挥作用。“高峡出平湖”是水循环和水量平衡原理的具体运用。“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说明通过水循环,使水资源不断得以更新。

21、“孤帆远景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是指长江的( d )

a、源头 b、上游 c、中游 d、下游

2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适用于(b)

a、极地地区 b、赤道地区 c、回归线 d、极圈附近

分析:此诗句揭示了地球在不停地由西向东自转。适用于赤道地区,由此可计算出赤道地区地球自转的线速度和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赤道地区自转的线速度为:40000千米÷24小时≈1670千米/小时(八万里即四万千米)。地球自转的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逐渐递减。赤道上1°弧线的长度:40000千米÷360°≈111千米/l°。赤道是地球的一个大圆,因此地球上的大圆每1弧线的长度约为111千米(球的大圆是指通过球心的截面与球面的相交线)。

更多地理知识相关试题,尽在查字典地理网

【含有古诗词的地理考题汇总(含解析)】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日照图考点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分析

高考地理非选择题方向探析

高考地理答题技巧

高中地理核心知识点解读(陆地环境)

高考地理疑难解析

郦道元——中国最早的地理学家

高考地理图文结合答题技巧

高中区域地理考点解析

高考地理考点:季节判断方法详谈

最新地理练习题
热门地理练习题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练习题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