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高考地理要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高考地理要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12-30 发表|教学分类:学习资源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高考地理要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1

我国的三大自然区

划分

范围

特点

东部季风区

东部季风区与青藏高寒区的分界线:约以3000m等高线为界;

概况: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45% ,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5%;

地形:包括第二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阶梯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海拔较低、平原广阔)

气候:风向与降水均随季节而有明显的变化和更替,雨季主要集中在5~9月,湿润程度较高年降水量均大于400毫米;

生物:种类繁多,植被以森林为主,部分为森林草原;

土壤:多为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河流:为外流河,大都自西向东流入海,雨水为主要补给来源;

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刻,该区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地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

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之间的分界线:

大致以400mm等降水量线为界;

概况: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30% ,人口只占全国的4%;

地形:包括第二级阶梯的内蒙古高原、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等;

(总体海拔较高,但差别显著: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湖面低于海平面155米)

气候:受夏季风影响较小,海洋湿润气流被山岭阻隔,难以深入,气候干燥。降水量减少到100毫米以下,气温年较差、日较差大,多大风天气;

生物:种类比东部少,植被大部分为荒漠,一部分为草原;

土壤:主要是在荒漠植被和草原植被下发育的土壤;

河流:大部分属于内流区,河流短小,平地径流主要来源于暴风雨形成的暂时性水流;山地径流主要由雨水和冰雪融水补给。咸水湖较多。

人类活动的影响:在有水可供灌溉之处形成了绿洲;草原自古为牧场,若利

用不合理会造成荒漠化的扩展;

青藏高寒区

青藏高寒区与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之间的分界线: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

概况:面积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25% ,人口仅占全国人口的1%;

地形:地势第一阶梯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

气候:海拔高,空气稀薄,气温低,动土广布;太阳辐射强烈,风力强大,

由区外输入的水汽不多;

生物:动物稀少,植被主要为荒漠、草原与高山草甸灌丛,高原南部边缘谷

地有很少森林;

土壤:发育程度很差,土层浅薄;

河流:西北部属于内流区,东南部是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

人类活动影响:微弱,原始自然状态保存比较完整,土地利用以畜牧业为主;

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热量条件的变化;

本区北部东西差异形成的重要因素:气候湿润程度随着距海里程的增加而减少

自然地区

地表景观

农 业

生 产

地貌

气候

植被

土壤

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平原广布而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

寒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草甸草原

春小麦、甜菜,一年一熟;全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林业基地

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的积温3200℃等值线为界

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

以大平原和高原为主,从西向东地势降低

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以落叶阔叶林为主

冬小麦、棉花,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以旱作为主

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为界

(即日平均气温10℃积温4500℃等值线和最冷月0℃等温线)

南方地区

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

结构复杂,以山地、丘陵与盆地为主

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

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水稻、柑橘,一年两熟到三熟,以水田作物为主

界线

日平均气温10℃积温7500℃等值线为界

华南热带湿润地区

范围较小,多低山丘陵

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雨林

砖红壤

(淋溶强烈)

一年三熟,可人工栽培橡胶、可可、咖啡、椰子、油棕等热带经济作物

西北干旱半干旱的东西差异

降水:该区降水量从东到西随距太平洋历程的增加而减少;[新疆西部受大西洋和北冰洋的影响降水较多]

植被:从东往西,依次为森林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自然

地区

地表景观

农 业

生 产

地貌

气候

河流

植被

东部地区

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

高原面积坦荡,少有绵延的山脉

半干旱气候;

年降水量在150~450毫米;

气温年较差达35~40℃;

除黄河西辽河等注入海洋,其余皆属内流区

东部边缘可发展旱作农业

界线

大致在贺兰山一带(相当于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等值线)

西部地区

西北温带及暖温带荒漠地区

三山夹两盆

干旱气候;年较差日较差很大;年降水量一般在200毫米以下(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

多内流河,流程短、水量少

以荒漠草原以及荒漠为主;土壤:为荒漠土壤;

在山麓平原和盆地的边缘,有高山融水的滋润,可发展绿洲农业

地形、气候、河流、植被决定农牧业特点:A.西部草原牧业;B.东部旱作农业;C.有水处灌溉农业;

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

水平差异: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垂直差异:

草甸草原:指在高山区和河滩地区形成高山草甸和河漫滩草甸;

气候

东南温暖湿润、西北寒冷干燥;

植被

由东南向西北依次为山地森林高山草甸高山草原高山荒漠

从高原边缘到内部其垂直变化由繁及简的原因:边缘相对高度大,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也大,反之,

高原内部相对高度小,水热状况随高度变化就小

人类活动

海拔较低的东南部发展河谷农业(原因:地势低,光照及温度条件较好,垦殖历史较长)

高山带分布高寒牧场放牧牦牛、绵羊等(原因:海拔高,热量条件差,不适宜发展种植业)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划分

东部地带(12个省市)

中部地带(9个省市)

西部地带(10个省市)

面积约占全国的16%

人口约占全国的42%

面积约占全国的27%

人口约占全国的35%

面积约占全国的57%

人口约占全国的23%

经济

差异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达

经济发展速度最快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其次

经济发展速度次之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

经济发展速度较慢

地带性差异

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地势:低平,利于开发利用;

区位:面向海洋,具有开放性和便利的海运;

气候:多属干旱区或高寒区;

地势:海拔较高,对农业发展极为不利;

区位:距海较远,长期处于比较闭塞的状态;

社会经济原因

经济基础:最早出现近代工业城市

文化观念:人们思想观念比较开放,在经济竞争方便有比较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

产业结构:第二、三产业比重远大于第一产业

国家政策:改革开放政策;

文化观念:人们思想观念保守;

产业结构: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优势)

1工业基础好(辽中南、京津唐、沪宁杭、珠三)

2农业基础好(黄淮海平原、长三、珠三以及我国部分海洋水产产区)

3沿海交通便利(我国全部的32000km海岸线和部分边界线)

4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

5科技水平高;

6城市化水平高

1面积辽阔,能源和矿产资源丰富;

2农(粮、棉、油、糖)林牧基地;

3中部地带的有色金属工业和重工业发达;

4在延边贸易上有较大优势;

1能源、原材料不足;

2北方各省市淡水资源短缺;

3在人口、城镇密集地区出现环境污染问题

4大江大河下游涝年汛期的防洪问题较严重;

1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2基础设施较落后;

3运输能力适应不了发展的需要;4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1充分发挥沿海的地理优势,进一步成为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国际金融和海洋开发基地,提高外向型经济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集约化的农业生产;

3发挥技术创新的优势,大力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学技术密集的先进制造业(汽车、通信设备、生物制药、计算机等),实现经济结构的优化

1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快发展能源、原材料加工等优势产业,使其进一步成为中国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基地;

2保护天然林资源,实施退耕还草,推进防沙治沙和草原保护;

3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沿边优势,发展边境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4巩固和发展农林基础,促进中部地带粮食、经济作物、林业和淡水鱼业的稳定增长;在西北发展绿洲农业,加强草原牧区建设,发展林牧业;

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通常可用国内生产总(GDP)值来代表;

经济发展速度比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它可以反映一个地区国民经济的发展潜力;

1992年,我国才形成了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

4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

厦门、汕头

14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

天津、青岛、

烟台、连云港、

南通、上海、

宁波、温州、

福州、广州、

湛江、北海

西部大开发

划定区域:西部地带+东部地带的广西和中部地带的内蒙古(共12个省、市、自治区)

实现地区的协调发展:利用中西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可把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和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大运输量的企业由东部转到中西部,在中西部地区发展适宜就地加工的农牧产品加工业;

西部开发的根本任务:是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问 题

发 展 方 向

l 生态问题:西部地区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草地退化、森林破坏等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

1巩固和推进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

2加大对荒漠化、风沙源和石漠化地区的综合治理力度;

3促进江河源头自然生态恢复;

4加强重点城市、重点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

l 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比较薄弱;

未来要以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交通运输网络、信息基础设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加强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

l 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工业落后;

依托交通、能源、技术等综合条件好的重点地带和重点城市,发展有资源优势和特色工业的产业(优势矿产开采及加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农牧产品加工业、特色旅游业,等等)

【高考地理要点总结第一单元:中国的区域差异】相关文章:

高中地理难点:冷锋和暖锋的几点区别

高考地理考点分析—人口与城市专题

高中地理难点辅导:关于季节的判读分析

高考地理考点气候类型的判读技巧与方法

高考地理考点:模式图在时间计算中的应用

高考地理考点 地球与地图

高考地理简单题的步骤

高中地理考点:中国地形概述

高中地理考点:水稻种植业的特点分析及发展

高考地理考点——地球

最新地理学习资料
热门地理学习资料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资料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