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教学 >备课资料 >埤塘系统

埤塘系统

查字典地理网 2017-06-06

埤塘在台湾就是池塘的意思,当地又称溜池。在桃园县境内密布着大大小小的埤塘,形成一种罕见的埤塘景观。据统计,全县的大小埤塘约有8000多个,平均每平方公里约有7个,所以,桃园旦被称作埤塘之乡。

桃园县的主体部分,是由一连串的台地所组成的,人们把它们统称为桃园台地群。这个台地群原来是由东向西流的河流,在断层崖下形成的联合大冲积扇,称为桃园冲积扇,也称古石门冲积扇。其中林口台地是新店溪的冲积扇,桃园台地是大豹溪的冲积扇,中砾、平镇、伯公冈、湖口等台地是大汉溪的冲积扇。这些冲积扇最初形成时,各溪流的流向是由东向西流。大冲积扇的顶点在石门附近。过去大汉溪从这里出山,在古石门冲积扇上,形成辐射状的溪流,如楠嵌溪。凤山溪、埔心溪、新街溪、杨梅溪等。后来,台北盆地因地壳运动而下陷,以至所有流入台北盆地的溪流,侵蚀基准面大幅度下降,溯源侵蚀能力加强,最后终于在桃园一带发生了台湾岛上最大的河流袭夺现象,主要表现为淡水河袭夺了古石门冲积扇上溪流的水源,使石门以下的大汉溪转向北流,流入台北盆地。大汉溪转向北流之后,遗留在古石门冲积肩上的各溪下游河床,如南嵌溪、凤山溪、新街溪、大崛溪、杜子溪,都变成了断头河。

现在,桃园县境内的台地群,便是古石门冲积扇被切割后的地形。在这些台地群上的数十条小溪流,都是从台地的东南部发源,流路短,集水面积小,除雨季或大雨后溪床有水流沙,平时大多为干谷,尤其夏季常旱,给农业灌溉带来了不便。为了补救这一不足,历代劳动人民在台地上筑成许多埤塘。这些埤塘都是根据地表形态的差别,因地制宜构筑而成的,所以埤塘大小参差不齐。较早的大埤龙潭埤建于1748年。1763年,桃园人民又开挖了许多引水渠道,他们称之九圳,如雷里圳、中圳、东圳、西圳、红圳等。

这些埤塘主要是用来贮存地表水,以供灌溉之用。大多是利用地面原始的坡度,在低处筑堤。地表坡度愈大,围的池塘愈小;坡度愈小,围成的蓄水池塘面积愈大。而且池塘的较长轴大都与等高线平行,池的深度也是愈近堤愈深。

早年兴建埤塘,主要是为了蓄水灌溉。但这毕竟是靠天降水,难以解决供水不足的现象。自从桃园大圳和石门水库完工之后,这些埤塘的灌溉功能已逐渐被取代,有的已改为养鱼塘,有的则把蓄水放干,改种水稻,桃园全县的埤塘总数已逐渐下降。

在台湾省的地图上,嘉南平原是一幅河渠纵横的画面。就溪流而言,由北至南密布着虎尾溪、北港溪、朴子溪、八掌溪、急水溪。将军溪、七股溪、曾文溪、盐水溪等大小溪流十多条。这些溪流由于形成的地质年代不同,有着不同的水文特征。其中曾文溪、北港溪、八掌溪、朴子溪等河流,都发源于阿里山西麓,形成于平原隆起之前。平原隆起之后,这些溪流在平原上不断地侵蚀、延伸,最后注入大海,一般积水面积较大,流路也较长,大都在70公里以上,曾文溪长达138公里,是台湾第四大河流。除此之外,平原上还分布着一些小的溪流,如盐水溪、七股溪、将军溪等。它们是在海岸平原隆起之后形成的,流域面积只限于平原之上,流程短,流量小,主流、支流混乱不分,多为季节性河流。

这两种不同的溪流,对嘉南市平原的经济发展,有着不同的作用。源于山区的河流,每到雨季,上游溪水暴涨,夹带大量的泥沙,滚滚冲出山口,流入平原,造成洪水泛滥。若再遇上强劲的台风,暴雨倾盆,危害就更加严重。但在每年的旱季(10月至翌年3月),降水量仅及全年雨量的1/5或者1/6,河流的水位便大大下降,而那些源于平原上的短小溪流,此时早已断流干涸了。不难看出,在嘉南平原上排泄洪水和发展灌溉,对农业的发展是不可缺少的措施。

早在嘉南平原开发的初期,先民们便利用平原上的短小溪流,筑坝截水建设埤塘(即坝址以上部分为埤塘),灌溉农田,这就是台湾最早的水利工程。日本侵略者占领时期,为了加强对台湾农产品的掠夺,在嘉南平原上兴建了台湾最大的水利工程嘉南大圳和乌山头水库推(即珊瑚潭)。该渠干线北起浊水溪南岸云林县林内乡,向南穿过条条溪流,到台南附近的曾文溪与盐水溪之间。南北长达90公里。再加上支渠和分渠,总长1410公里,跨及云林县、嘉义县、台南县和台南市,形成了一个纵横交错的灌溉网,是台湾省目前最大的灌区。

嘉南大圳的水流有两处来源:一是引浊水溪的水,在林内乡由东向西排列着四个进水口,不过浊水溪的年内流量变化很大,秋冬季节降雨少,河水水位很低,不能供给嘉南大圳足够的水量,利用浊水溪的水灌溉的农田,仅占全区灌溉面积的1/3。另一水源是曾文溪上游的乌山头水库,这个水库是截堵官田溪中游溪谷雨成,因河叉繁多,形似珊瑚,所以又叫珊瑚潭。其最大库容为17亿立方米,是灌区主要的水源,嘉南平原2/3的农田都依赖这个水库供水灌溉。

嘉南大圳虽然是台湾岛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但由于浊水溪流量不稳,而乌山头水库集水区域又不大,依然不能满足农田灌溉的要求,直接影响了嘉南平原农作物种植和农业生产。在灌区里人们可以看到,农民为了节约用水而形成的十分有规律的作物布局。这里大的田块以150公顷为一单位,其中的1/3种植水稻,1/3种植甘蔗,另1/3的耕地用一种植杂粮。这三种作物的需水量和所需要灌溉的时间各不相同。水稻需水量最大,主要集中在夏季;甘蔗需水时间虽长,却只在旱季灌溉就可以了;杂粮是不需要灌溉的作物。将这三种农作物组合在一个灌溉区内,进行轮换种植和灌溉,形成了三年轮作制。目前,台湾岛上的水利设施全部由水利会控制,农民用水除缴纳昂贵的水租以外,还要分担工程受益费等杂捐,大约占到生产成本的8%左右,这对农民来说是个沉重的负担。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地理视频

人教版地理七上-3.4《世界的气候》教学视频实录-廖丽冰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抚顺市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教学视频实录-齐琳芷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陈桂丽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教学视频实录-刘琴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淮北市

2019年北京中考地理卷真题解析3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福州市

2019年北京中考地理卷真题解析2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包乐乐

与“埤塘系统”相关文章

热门备课资料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地理教案
地理课件
地理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