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练习题 >新2014年地理寒假作业练习之高一

新2014年地理寒假作业练习之高一

查字典地理网 2015-12-18

以下是查字典地理网小编精心为大家分享的2014年地理寒假作业练习,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进步吧!。预祝大家寒假快乐。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60分)

2015年2月21日,北京城出入冬以来最大一场雾,平均能见度不足1公里;其中,房山、大兴等南部地区雾气最浓,局地最小能见度低于200米。大雾严重影响了人们的户外活动。据此回答1~2题。

1.深冬时节北京等地区时有大雾的原因是()。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B.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D.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朗天气多,有利于扬尘产生

2.白天的大雾天气使空气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

A.大雾削弱了地面辐射

B.大雾对太阳辐射具有反射作用

C.大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D.大雾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解析 第1题,北京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深冬时节,晴朗天气多,昼夜温差大,并且降水少,扬尘较多,水汽易凝结,从而形成大雾。第2题,白天的雾通过反射与吸收作用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因而空气能见度较低。

答案 1.D 2.B

下图中,①②两地纬度相同,海陆位置相近,各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形式。读图回答3~4题。

3.若①②两地的相对高度为2 500米,则两地气温相差()。

A.1.5 ℃ B.2.5 ℃ C.15 ℃ D.25 ℃

4.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A2与D2的变化表现为()。

A.两者均增强 B.两者均减弱

C.前者减弱,后者增强 D.前者增强,后者减弱

解析 第3题,①②两地海拔相差2 500米,由高度每相差100米气温相差0.6 ℃可知,两地的气温相差15 ℃。第4题,如果②地云量增多,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增强,A2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会减弱;D2为大气的逆辐射,会增强。

答案 3.C 4.C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回答5~6题。

5.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试()。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热力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6.甲箱温度计比乙箱温度计高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吸热强弱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解析 此题很容易被误判为验证温室效应,注意题干信息两只玻璃箱的唯一区别是一个放了土,另一个没放土,有土的玻璃箱吸收的太阳辐射多,产生的地面辐射也强。

答案 5.D 6.B

读合肥的城市热岛示意图,完成7~8题。

7.热岛效应形成了市郊之间的热岛环流,称为城市风系,在近地面的风又称为乡村风。A地乡村风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东北风

C.西北风 D.西南风

8.正确表示N地近地面在垂直方向上等温面与等压面配置的是()。

解析 第7题,城市热岛环流近地面风由乡村吹向城市,结合等温线分布及地转偏向力可知,A地吹东南风。第8题,近地面受热,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故等温面上凸,等压面下凹。

答案 7.A 8.A

读下图,回答9~10题。

9.若此图为热力环流侧视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acd

B.气压:dbc

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气压差

D.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0.若此图为城郊环流侧视图,③处为绿地,则通过此环流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A.净化、增温 B.净化、增湿

C.降温、减湿 D.减湿、减温

解析 第9题,根据热力环流的原理可知,a地气温低,气压高;b地气温高,气压低。第10题,绿地有净化、降温和增湿作用。

答案 9.D 10.B

下图所示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读图回答11~12题。

11.有关上图描述正确的是()。

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

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

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

12.影视片中往往让女主角面朝大海,海风吹拂面部让头发向后飘逸以反映女主人翁的快乐心情,如果你是导演你会在该海滨选择什么时间段来拍摄该情境()。

A.18时~次日7时 B.8时~当日16时

C.16时~次日8时 D.6时~次日18时

解析 第11题,海洋与陆地的比热容不一样,海洋的温度日变化比较和缓,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陆地热容量小所致。第12题,海风从海洋吹向陆地,说明陆地温度高空气上升,海洋气温低气流下沉,这样风才从海洋吹向陆地,所以在海洋温度低于陆地温度期间,风从海洋吹向陆地。

答案 11.B 12.B

自某城市市中心向南、向北分别设若干站点,监测城市气温的时空分布。监测时间为8日(多云)9时到9日(晴)18时。监测结果如图所示。据此回答13~15题。

13.图示的最大温差可能是()。

A.4 ℃ B.12 ℃ C.16 ℃ D.18 ℃

14.监测时段被监测区域气温()。

A.最高值多云天高于晴天

B.白天变化晴天比多云天剧烈

C.从正午到午夜逐渐降低

D.白天变化比夜间变化平缓

15.下列时间中热岛效应最强的是()。

A.8日15时左右 B.8日22时左右

C.9日15时左右 D.9日18时左右

解析 第13题,由图可知,图示区域气温最高值在21 ℃~23 ℃之间,最低气温在5 ℃~7 ℃之间,故温差在14 ℃~18 ℃之间,但不可能是14 ℃和18 ℃,故选C。第14题,由题和图可知9日天气晴朗,且8时~14时等温线密集,说明气温变化剧烈,故选B。第15题,热岛效应是指市中心的气温高于郊区,由图可知8日22时市中心(13 ℃)等温线向气温低处凸,与郊区的温差最大,热岛效应最强,故选B。

答案 13.C 14.B 15.B

二、综合题(共40分)

16.读图,完成下列问题。(20分)

(1)白天多云时,由于云层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度________,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________。

(2)夜间多云时,由于云层________地面长波辐射,并使大气________作用增强,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所以地面温度比晴天________。

(3)晴天比阴天昼夜温差________。

解析

答案 (1)反射 减弱 低

(2)吸收 逆辐射 高 (3)大

17.我国南海一滨海城市的学校开展了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地理课题研究。以下是这组学生的研究报告,请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协助他们完成这项工作。据此完成下列问题。(20分)

《海陆风的现象及其影响研究报告》

(1)海陆风是滨海地区在一天之中,由于________的差异,风向以一天为周期,随昼夜交换而转换。

(2)完成海陆风气流(箭头)示意图。

(3)下面是调查获得的数据(完成下列数据分析,得出研究结论)。

各月平均海陆风的天数: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年 海陆

风 2.3 2.6 2.1 5.0 7.0 12.6 10.7 13.7 9.7 9.3 3.7 2.3 81.0 数据分析的结论:

一年中海陆风出现的天数,因季节而异。从表中可知,________(季节)最少。最少的原因是________强盛,从而掩盖了昼夜的海陆风。

(4)分析海风对该滨海城市气候带来的影响。

解析 该题考查海陆热力性质及常见的热力环流,海陆风是常见的热力环流之一,因为海陆间的气压在小范围

内相差不大,所以强劲的冬季风有时候会掩盖昼夜的海陆风,使其表现不明显。

答案 (1)海陆热力性质 (2)如图。

(3)冬季 冬季风

(4)海风从海上吹来,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增加空气湿度,改善该城市的空气质量。

通过小编为大家分享的2014年地理寒假作业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地理视频

《气压带和风带》优质课(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曾彩玉)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贵州周光发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山东李国秋

《全球气候变化》优质课(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解树凯)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辽宁隋欣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福建叶芳菲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一《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广东屈迪扬

《气压带和风带》优质课(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马凡凡)

《气压带和风带》优质课(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卢春根)

高一地理人教版必修二《重庆山寨的可持续发展》 重庆马群琪

与“新2014年地理寒假作业练习之高一”相关文章

热门练习题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地理教案
地理课件
地理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