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资料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首次辨识火山岩屑崩落堆积

科学家利用同位素首次辨识火山岩屑崩落堆积

查字典地理网 2017-04-19

吉林大学刘祥教授等通过对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群中老黑山、火烧山的最新研究,在我国首次辨认出火山岩屑崩落堆积。

记者从9月27日召开的中国科协科技期刊与新闻媒体见面会上了解到,这一最新发现不仅重塑了这两座火山的形成历史,解决了长期以来火山外围小丘成因问题,同时对研究认识火山,减少、防止火山灾害有重要意义。

中国地质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地质论评》2011年第5期上发表了吉林大学刘祥教授等的研究论文揭示,老黑山、火烧山是16万年前形成的火山在公元1720年—1721年再次喷发形成的火山,这后一次喷发的开始是猛烈的山崩。该研究为97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以往一直认为老黑山、火烧山火山为公元1720年—1721年(清朝康熙年间)喷发形成。老黑山和火烧山外围有数十座小丘,高几米到十几米,这些小丘已往被称为附火山,其成因一直未能解决。经同位素年代学测试,老黑山火山锥体北侧下部的火山岩形成于距今16万年前,表明现在我们看到的火山锥体的下部有中更新世(70万—10万年前)的古火山。

该研究在我国首次辨认出老黑山、火烧山外围的众多高几米到十几米的小丘不是付火山,而是山崩形成的。1720年—1721年,中更新世时就已经存在的老黑山、火烧山火山再次爆发,地下岩浆蓄积的异常强大的爆炸力,使两火山锥体首先山崩,火山锥体一部分被崩碎,抛出数米、数百米,甚至1—2公里,落地形成若干大小不等的小丘,地质学上叫做“岩屑崩落堆积”。刘祥认为,在我国的其他火山群也可能有岩屑崩落堆积。此外,我国的一些活火山或休眠火山,如果再次爆发,也有可能会发生山崩,对这种严重的火山灾害应当有充分的认识。

查看全部

推荐文章

猜你喜欢

附近的人在看

推荐阅读

拓展阅读

相关地理视频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抚顺市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复习课》教学视频实录-于海珊

人教版地理七上-3.4《世界的气候》教学视频实录-南京市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教学视频实录-扬州市

人教版地理七上-3.3《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连云港市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教学视频实录-郭慧梅

人教版地理七上-3.4《世界的气候》教学视频实录-庞广建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教学视频实录-邹静

人教版地理七上-3.1《多变的天气》教学视频实录-北京市

人教版地理七上-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视频实录-马梅

与“科学家利用同位素首次辨识火山岩屑崩落堆积”相关文章

热门学习资料

大家都在看


分类
  • 年级
  • 类别
  • 版本
  • 上下册
  • 排序
年级
不限
类别
地理教案
地理课件
地理试题
不限
版本
不限
上下册
上册
下册
不限
排序
发布时间
下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