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    源
  • 资    源
  • 文    章
  • 地    图

当前位置:查字典地理网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新课改下珠三角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新课改下珠三角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查字典地理网 来源|2016-06-01 发表|教学分类:地理论文

地理学习

学习方法

【摘要】:本文是在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以新课程基本理念为依据,结合珠三角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实情,通过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研究,就新课改下珠三角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面临的教学资源重组、教材观、教学观和课堂教学形式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阐述。

【关键词】:新课改、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教学资源重组、双主体、探究

一、背景研究

1.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推动力

自2004年我省成为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首批实验区以来,高中地理新课改在我省已走过了三个年头。在近三年的高中地理新课程改革的实施过程中,虽然我们遇到来自教育现状和地区实情所带来的阻力,如:教育教学观念滞后、大班制教学长期存在、学生自主时间较少、家庭教育环节缺失、课程资源开发力度低、以学校孤立教育为主、评价体系唯分数论……等等。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确实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推动力,近年来高中地理教学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师生观、教学观、教材观以及多元评价体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渐进式或明显的变化。在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无数高中地理教师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课堂教学的改革活动中去,通过不断的学习、研究、实践和反思,使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焕发了新的面貌。

2.高中地理课程定位对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指向作用

高中地理课程的定位是:充分发挥地理学文理兼备的综合优势,以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以人地系统相互作用的科学原理为基础,以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等问题为对象,以引导学生运用地理原理探究地理变化机制和过程、地理成因和规律为方式,培养国民现代文明素质。由此可见,高中地理课程定位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为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指出了方向。

3.珠三角农村高中学生地理学情分析

珠三角地区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区域之一,在不到三十年的时间内,该地区不论在自然环境还是社会经济环境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珠三角农村地区更以多元化和复杂化的产业结构、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为高中地理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但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珠三角农村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却存在着令人担忧的学情状况。主要表现在:①由于多数农村初中地理教学长期达不到应有的对待,在师资、课时、评价等方面处于缺位状态,导致多数农村高一新生地理知识贫乏,地理素养和思维能力低下,有些学生连最基本的方向判定都不会;②受当前高考和招生形势的影响,高一学生往往提前进入偏科状态,对地理科的关注度低;③多数学生长期受小学、初中灌输式、强迫式等单向教学方式的影响,形成了被动式、等待式、接受式的学习习惯,自主学习能力较差;④由于农村地区家庭、社会教育资源缺乏或利用度低,致使农村学生普遍存在视野狭窄、社会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积累较少的问题;等等。这些学情状况既为我们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制造了障碍,也使我们明确了在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我们的新课改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新课改下珠三角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

1.紧扣课程标准,重组教学资源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教什么”这一既传统又常新的问题,与原有教学大纲在很大程度上固化教学内容不同,地理课程标准在内容标准方面非常精练,既体现了基础性和传承性,更突出应用性、发展性和灵活性。使教学内容的选择具有极大的弹性,为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和教师的开放性教学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⑴建立新的教材观,合理使用教材

无论在过去的教学大纲时代还是在现在的课程标准时代,教材都是重要的教学资源。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之前,教材的地位是崇高的,教师只要完成对教材内容的分析、讲授、解答就等于完成了教学内容,形成老师教教材、学生学教材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地理课程标准实施之后,教材走下了神坛。地理课程标准所展示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关注其能否实现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学习,只要能够实现课程目标,理论上人人都可以成为教材的编写者。当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目前配合高中新课程实施的地理教材只形成了“一标四本”的格局,即人教版、中图版、湘教版和山东版四个版本。受初期编写时间的制约和编写者在课标解读上的差异,各版本教材间从内容、编写体例、知识结构、图文系统、学生活动设计、案例的选取等都有不少的差异,应该说各有特点,各有优势和不足。面对多样化的教材,地理教师必须建立新的教材观,从“教教材”转变为“用教材教”,合理使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

①立足“一本”,参考其它。受教学实情影响,虽然教师手中可能拥有多个版本的教材,但是学生手中通常只会有一个版本的教材。客观地说,各版本的编写组成员都是在深入研究了课程标准,参考了大量当前教育发达国家的主流高中地理教材,再结合本国实情编写出来的,总体水平是比较高的。所以,考虑到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资源准备度,我们应该以学生拥有的版本为主要教学依据,避免因过度使用其它版本教材内容而使学生无所适从。

②从教学实情出发,重组教材结构。课标虽然在学科知识体系方面并不强求其完整和系统性,但作为教师来讲,必须要在宏观上对学科知识体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才能更好地把握住各地理要素间的内在关系和变化,就这一点来讲,课标在知识体系方面对教师的要求不是降了,而是变得更难了。在知识结构方面,人教版较严谨,更关注知识的完整性;其它版本较灵活,更突出不同地理要素之间的关系。在实际使用中,应该结合两方面的优势,对教材结构进行必要的重组,既注重同一部门内各地理要素的内在联系,利于学生学习;又能突显出大环境下不同部门地理要素之间的互相制约、互相影响的关系,体现课标要求。

③围绕课程目标,调整和重组教材内容。各版本教材(尤其第二、三模块)在内容上的差异还是明显的,往往出现正文和补充案例互换的情况,这也说明我们在开展课堂教学时,可以不必拘泥于教材提供的素材,教师可以通过调整和重组教材内容来更好地实现课程目标。例如:对叙述拖拉,编排不精炼的内容应进行删减,如中图版教材第一模块的水资源部分,第二模块的农业地域类型、工业区位因素、地域联系部分等;对缺乏案例支撑的应相应增加,如中图版教材第二模块工业地域类型;对案例不典型的要置换或补充案例……等等。需要说明的是,调整教材内容不能随心所欲,应以实现课程目标为原则。如一位青年教师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工业区位因素,在参考了多个版本及老教材之后设计了一节案例探究课,在备课组讨论时发现其设计的重点放在了案例自身的特点及发展上,偏离了她原来要突出工业区位因素的设想,并大大占用探究和拓展环节的时间,不仅达不到课标的要求,还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这种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受教材影响而偏离课标的问题在青年教师中比较容易出现,经过集体备课,该教师把教学重点放在了引导学生探究工业区位因素如何影响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上,并增加了拓展环节的内容,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⑵组建主题教学资源库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不是唯一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在地理课程改革中被赋予广泛丰富的内涵,除地理教材外,还包括学校、社会、自然界以及师生自身的经历和体验等,凡是有利于地理课程实施、有利于达到课程标准的一切教育资源,都属于地理教学资源的范畴。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由于学情处于动态变化中,有必要经常对教学资源进行调整和重组,所以应该组建以主题形式为主的教学资源库。

主题教学资源库的组建形式与内容:①以新课标为依据,按照其要求设定主题,不拘于某一版本;②为便于使用,尤其是便于常规的课堂教学,直接采用文件夹分类的形式,体现主题资源使用的灵活性和实效性;③组织形式:可在各单元的基础上,分3-5个主题,每一主题下设下列文件夹:课件、设计、媒体、测评、资料等。

主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不仅可以提高教学针对性,而且可以更好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减轻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备课压力,提高备课效率和教学。如我们在设计《气团和锋》一节课时,搜集了丰富的教学资源,但教学资源的呈现方式和难易度差异度较大,因此我们只先确定了总的教学思路和目标要求,而在具体的环节设计和资源使用上则由教师根据不同班级学生的实际学情来组合,从课堂实践和教学反馈来看,在不增加教师劳动力的情况下,尽可能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由于优质主题教学资源库的建立既需要时间又需要丰富教学经验,因此应该动员区域内地理教师协同作战,组建规模化主题教学资源库,促进地理教学的发展。

2.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双主体性

近年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和推进,越来越多的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上达成了共识,这反映了新课程理念正在融入课堂教学之中。课堂教学的双主体性既保证教师在教学方向上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体性,使课堂教学更有利于实现三维课程目标。

⑴教师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组织、引导的主体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定位,不仅是一个观念问题,更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问题。我们既要意识到“教师永远不能代替学生学”、“一切教学行为都是为了学生的学”,避免搞“一言堂”、唱“独角戏”;又不能矫枉过正,做甩手掌柜,“满山放羊”,使课堂教学偏离课程目标。教师应该把握教学的方向,做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

①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热情的“发动机”。鉴于农村高中学生的地理学习学情状况,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教师能否激发出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和饱满的学习热情,是决定一堂地理课成功与否的前提。为此,地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以下几点:其一,要有饱满的教学激情,以情动情;其二,要用贴近学生生活、生动鲜活的案例来教学;其三,要创设轻松的课堂氛围;其四,要用幽默风趣的语言来感染学生。

②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支架”。农村高中学生(尤其是高一学生)的地理学习素质较低,自主学习能力尚未形成。教师要进行“支架式”教学,为学生的学提供“支架”,目的就是教会学生学。为此,我们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其一,指导学生制定地理学习规划,加强学法指导;其二,为课堂教学设计“学案”,提供学习程序;其三,优化设问,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体验,由渐入深、由近及远、层层推进。

③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编剧”和“导演”。课程标准虽然给出了内容和活动建议,但是过于精炼,需要进行解读和案例佐证。教材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就是对课标的解读,但随着学生学情的差异性,教材的针对性有时被大大削弱。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认真研究课标,分析教材,并在结合学生实情的基础上重组教学内容,必要时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增删;同时,要精心设计和调控课堂教学的结构和程序,以更有利于学生的认知和知识的生成。

⑵学生是高中地理课堂教学学习、探究的主体

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是新课程基本理念之一,这一理念使得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正在发生渐进式变化。“把课堂还给学生”是课改专家和一线教师都认可的一个观点,但在教学实践上如何实现这一点,真正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是一个需要长期探讨的问题。对此,我们的看法是:

①更新观念,建立新的教学观。在过去的教学观念中,教师以自我为中心,过多地关注于教师的教和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和得,往往老师讲得又多又辛苦,收效却甚低,可谓是“广种薄收”,这在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表现尤为明显,并且这种困境会随着新的评价形式的实施而加剧。因此,我们必须要更新教学观念,把课堂教学的重点放到关注学生的学和得上。在教学实践中要结合学生实际,围绕着学生的学和得来设计、组织教学,不要总是想把教材上的内容走一个过场。

②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学案(或“讲学稿”)是立足于学生主体式学习的一种“支架式”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把知识准备、问题探究、重难点内容、拓展延伸等教学设计通过学案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知识生成。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使用学案有以下优势:可以加强学法指导,使学生学会学习;有利于教师把时间投入到问题探究环节,优化教学结构;利于发挥集体备课的力量,使教学更有针对性;操作性强,易于实施;……等等。在教学实践中也确实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

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既是新课程基本理念的要求,也是实现三维课标的最佳途径。新课程基本理念和建构主义理论是实施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这就要求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标准要求和学生个体发展情况,把教学内容进行拆分、细化,并以多样化的载体形式(资料、视频、图片、实物等)展现出来,在此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问题化。以提出问题开始,解答问题结束,中间是生生探究、师生探究的过程。在课型组织方式上,可根据教学内容的变化、学生发展状况和课程目标等因素,采用形式多样的课型,如:合作探究式、自主探究式、辩论式、访谈式……等等。当然,也可将多种形式综合使用,关键是看能否有利于标准内容的完成。通过探究式课堂教学,可以发展学生提出地理问题、获取地理信息、整理地理信息、分析地理信息和回答地理问题的地理技能、能力,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想。

⑴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

探究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步骤可概括为: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收集资料,分析推理----验证假设,归纳概括----总结反思,进一步提高。就地理教学而言,可侧重于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运用引导--发现--探索--归纳方法进行教学。在地理探究学习的过程中,需要刻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冒险精神、开拓能力和批判精神。

⑵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基础性

鉴于珠三角农村高中学生在地理学习方面的实情,教师在构建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其基础性,不能为了盲目追求能力提升而使用难度较大的探究问题,我们经常发现有教师把别人的优秀教学设计中的问题照搬下来,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时却发生了“冷场”,经过反思才发现是问题不适合学生,所以探究问题的设计必须要根据学生的实际,一般情况应该遵循宜小不宜大、宜细不宜粗、宜近不宜远、宜新不宜老的设计原则。

⑶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实用性

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也是课标的基本要求。因此,教师应有意识地使地理知识与身边的问题结合起来,通过探究赋予地理知识生命力。为此,我们专门收集、组合了相关的问题,并形成主题资源形式,利于在课堂教学中随时调用。如:邮票中的地理问题、诗歌中的地理问题、其他学科中的地理问题、新闻时事中的地理问题、生活中的地理问题、照片中的地理问题……等等。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如通过邮票探究地域文化,通过诗歌、古文探究锋面天气,通过新闻探究全球变化、产业调整,通过旅游照片探究地质构造,通过旧城改造时学校旁的工业用地变为居住用地探究地租理论……等等,受到了学生的极大欢迎,课堂气氛活跃,探究积极。

⑷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地方特色

学生对出现或发生在身边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的关注程度明显要比其他地方高,所以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地方特色,在探究问题的的选择上应遵循由近及远的原则。现代地理学越来越关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关的问题,而珠三角地区又处于在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许多与中学地理教学内容相关的地理现象和问题都能在本地区找到案例。如自然地理中的“气候及气象灾害(以台风为例)、地形与农业生产(以珠三角与水稻种植业、基塘农业为业)、河流与交通、海域与海洋环境保护……等等”;人文地理中的“珠三角的混合农业与三高农业、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与产业升级问题、珠三角新兴工业发展模式、珠三角城市化进程及城市问题、珠三角民工潮与人口问题、珠三角交通状况与汽车产业、珠三角经济腾飞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只要稍加留意,我们总能找到有较强说服力的地方性教学材料,并使课堂内外的探究活动成为可能。

⑸探究式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体现时代感

探究问题的设计在时间上应具有时代特征,因为根据学生学习心理特征,他们总是较易对新的事物发生兴趣,因此选择近期出现或发生的地理现象和问题能较明显吸引学生的关注,从而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好奇心。同时,与不断出现、变化的地理现象和问题相比,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往往较为迟缓。故此,地理教师应该把探究问题的选择作为主题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一部分工作来进行,及时更新、补充更富时代性和说服力的探究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2]陈澄樊杰《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119-10

[3]杜志忠《优化创新反思》科教导报第5期总第43期2005-7-1

【新课改下珠三角农村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研究】相关文章:

高考地理计算的整理

高中自然地理综合研究名词解释

高一地理的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论文:地理教学因子探究及对策

高中地理知识:地理人文历史

武大学者 为南极地理命名

近年高考地理地图试题分析

中国地理基础知识填空170题

高三人文地理知识点归纳

高中地理环境:飓风知识

最新地理学习方法
热门地理学习方法
精品推广
随机推荐地理学习方法
学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