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以其巨大的海拔高度、独特的地质地貌和自然环境著称于世界。
但是,你可曾想到,在200~300百万年以前,青藏高原的自然面貌并非今天这样。那时它只有海拔1000多米,就是喜马拉雅山和高原上的其它山脉,当时也只不过是1500~3000米。受来自印度洋暖润气流影响,温暖湿润的气候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山上林海松涛,山下水草繁茂,群芳争艳,流水潺潺,这幽静的湖光山影吸引了许多飞禽走兽来此定居,就是印度恒河流域的三趾马也不惜千里迁居这里。
由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在近200~300百万年以来,青藏高原经过多次差异隆升,形成现今举世瞩目的、海拔达到4,500~5,000米的大高原。
随着强烈隆升,高原气候条件及自然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变。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形成及存在,就是高原形成过程中自然环境变革的产物。
青藏高原西起帕米尔,东止横断山;北自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方圆约200万平方公里,南北跨越近10个纬度。高原之广阔和它与其四周毗邻地区悬殊的海拔高度之差,给它的多年冻土的形成和发育带来了一系列的特点。首先是由于高原南北跨越10个纬度,自南而北气候及其自然因素具有一定的纬向变化。因此,高原冻土也展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高原多次差异抬升,使整个高原面貌呈现出山地、盆地、谷地相间出现的格局。山地、盆地、谷地各自的形成时期、地质结构和组成物质,对冻土发育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与冻土的纬向变化交织在一起,使高原冻土的纬度地带特征受到破坏与干扰。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峡谷深切,地形相对高差由数百米增加到千米以上。边缘地带冻土的发育及形成,主要受海拔高度因素的控制,更多的表现出高度地带规律。
《东北地区农林基地建设的地理背景》疑难解析
江淮运河的调查报告
“马纬度”和“贸易风”
热点聚焦:黑瞎子岛——游离多年的中国领土回到祖国怀抱
典型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分布的基本状况
透视印度洋海啸
中国铁路的六次大提速
“黄赤交角”的内涵知识要点教学及其运用
与城市有关的名词解释
《商业中心和商业网点》导学
地球自转、公转运动方向都向东?
《盐碱地的治理与开发》疑难解析
日出方位和时间的判断
常见地质灾害简介
人口零增长的占里
陡崖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的表现
我国区域城市化典型模式
地理学习方法漫谈
新西兰最大城市
未来的立体交通枢纽
人类四大文化的交会圣地
关于“月到中天”计算的研究
风车·木鞋·郁金香
中国动物中的国宝之大熊猫
芬兰的“绿色金库”
中国人口数量的变化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影响
反映地势的地理因子
高峡平湖催生“西三角”
情景剧:与自然对话──火山地震篇
原创:判读锋面气旋
不限 |
地理教案 |
地理课件 |
地理试题 |
不限 |
不限 |
上册 |
下册 |
不限 |
发布时间 |
下载量 |